2015年5月,中储粮决定在辽宁盘锦港投资建设集仓储、物流和油脂加工为一体的综合产业。目前,各功能区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物流板块——盘锦物流即将率先实现全面运营。
9月14日上午10时,5万吨级散货船“海洋之化”成功靠泊中储粮(盘锦)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锦物流)211#泊位,装载6700吨玉米后成功驶离。随着这艘巨轮破浪而行,盘锦物流码头正式投入试运营,同时,也标志着中储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在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具备了试生产条件。
“国之重也,备者。”中储粮是国家战略性储备粮油的管理者制氮系统,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力军。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核心产区和优势产区,已形成的“北粮南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2015年5月,中储粮决定在辽宁盘锦港投资建设集仓储、物流和油脂加工为一体的综合产业。据了解,该是目前中储粮投资最大、功能最全、产业类型最完整的,仓储、物流和加工三大功能相互支撑,对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助力地方经济增长、带动粮食流通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储粮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各功能区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随着公司码头正式投入试运营,物流板块——盘锦物流即将率先实现全面运营。粮油市场报记者日前走进了盘锦港,一探究竟。
目前我国粮食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全国每年的粮食流通总量达到近2亿吨,其中一半左右是“北粮南运”。“北粮南运”已成为促进粮食区域供求平衡的大动脉,辽宁沿海港口群正是东北地区“北粮南运”名副其实的桥头堡。而位于渤海湾最北端的盘锦港和其他港口相比,具有粮源腹地广、核心市场近、物流运距短、交通便捷等明显区位优势。
近年来,中储粮、益海嘉里、北大荒等一批龙头粮企相继在港区周边落户,盘锦港粮食物流量在逐年增加;“东北三省—盘锦港—武汉港—云贵川”和“东北—盘锦港—东南沿海”两条粮食大通道的开通,使盘锦港成为名副其实的“北粮南运”的枢纽港。
面对新的粮食流通格局,中储粮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老人“构建较为完善的粮食物流网络”的战略部署,在沿海关键物流节点实现占位是战略所需,落子盘锦可谓强强联手、天作之合。2015年,中储粮盘锦物流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中储粮物流公司与盘锦港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新的中储粮(盘锦)物流有限公司,中储粮占股51%,盘锦港占股49%,规划建设60万吨立筒仓、40万吨机械化平房仓、5条铁专用线万吨泊位,以及火车、汽车装卸等配套设施。
“盘锦物流在盘锦港拥有210#、211#两个7万吨级粮食专用泊位,两个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1000万吨,这也是中储粮系统内拥有的首个码头专用泊位,意义重大。现在这两个码头泊位已经取得了内贸码头作业所需的全部资质手续,意味着盘锦物流已经整装待发,可投入全面试运营。”盘锦物流总经理吴杰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目前,中储粮东北项目办正在分区域对盘锦物流项目进行空载及重载联动调试,为即将到来的全面试运营夯实基础。
站在风和日丽的盘锦港,远远看去,海面辽阔,天光海色浑然相融,触目所及就是盘锦物流的专用码头作业区。在碧海蓝天映衬下,橙红色的连续卸船机、装船机等重型机械矗立在岸边,巨大的吊臂在几十米的空中高高举起,整齐雄壮犹如待检阅的士兵,也为盘锦港打造出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再从港口深入,如果从空中俯瞰,码头作业区、铁作业区、汽车作业区、机械化平房仓区和立筒仓区这五大区域错落有致铺陈眼前。布局合理、动线流畅的五大功能区,通过遍布、四通八达的空中粮食输送廊道紧密联通,搭建了一整套粮食到岸、运输、仓储的闭环物流循环体系。
码头作业区以散粮装卸为主,建设了两个7万吨级泊位,可兼靠10万吨级船舶,配备连续式卸船机、装船机、带斗门机等设备,常见的7万吨船到岸3天即可接卸完毕,日装船量超过3万吨。
铁作业区配备5条总长5500米专用线,可实现全天候作业并兼顾汽车作业。可完成每小时2000吨产量的装卸作业,日接卸能力约15000吨,散粮发运时采用连续式动态无驻车的装车工艺,日装车量可达20000吨。
汽车作业区共12个卸车位,可发运普通散粮车、集装箱车、自卸车等多种车型,同时可满足日趋增长的散改集下海发运需求,日卸车量30000吨,日装车量超10000吨。
机械化平房仓区规划建设12栋平房仓,共40万吨,仓顶采用犁式机进料,进粮后无需平仓,仓底为气垫机出料,推耙机辅助出仓作业,配备侧壁发放系统。
立筒仓区规划建设60万吨仓容,仓内广泛采用了绿色生态储粮技术,设置了数字粮情、智能通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 等系统,预留了智能制氮系统,大直径筒仓入仓分别采用了大豆防分级和玉米降碎装置,有效节省保粮成本。
凭借盘锦物流的区位优势、战略优势和效率优势,粮食实现“公、铁、水多方式联运”的无缝对接、高效运营就是盘锦物流即将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看似云淡风清,要成为现实却需要整套作业流程环环相扣、紧密配合,因为物流区域作业量非常庞大,设计码头年吞吐能力达1000万吨、铁年接发能力近400万吨、公年接发能力约600万吨,还要涉及码头、铁、汽车、机械化平房仓、立筒仓和大直径筒仓等多个作业区,作业模式可谓多种多样,作业流程也是纵横交错。
吴杰向记者介绍,为整个场区的作业效率,减少人工用量,盘锦物流在进行流程设计时尽量采用产量大、设计成熟的输送设备,再配以高自动化的控制模块,使整个工艺系统保持高效性、稳定性和前瞻性。同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通过构建一站通智能车辆管理系统、仓储出入库管理系统、生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周界安防系统等高度一体的物流管控平台,确保物流系统的可靠、高效运行。
随着此次“海洋之化”号顺利装粮上船,盘锦物流完成了试运营前的一次“全员大练兵”。在本次装船作业中,设备、电气、仓储、商务、现场、调度、中控、安全、统计等多个板块全动员、齐上阵,完成了作业任务,全系统性能得到了最好检验,盘锦物流也将如同这艘巨轮,即将踏浪而歌,破浪前行。
作为中储粮物流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盘锦物流希望借助股东双方优势,通过先进的“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降低粮食的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发挥国家储备蓄水池和缓冲器作用,这不但是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特殊需要,也是提高粮食流通能力的重要体现。
砥柱中流,器大者声定宏;粮安天下,志高者意必远。对盘锦物流来说,实现全面运营只是水到渠成的第一步,未来,将盘锦物流打造成“八大中心”才是金字招牌上的点睛之笔。
中转物流中心、仓储服务中心、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客户交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质检服务中心、玉米定价中心、东北玉米交易中心……“八大中心”与其说是盘锦物流的愿景,不如说是其未来的战略发展思。
正如中储粮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峰所说,随着玉米收储体制、饲料养殖和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趋势,中储粮物流希望努力打造出一个以玉米供应链为服务对象的共生共赢的玉米交易生态圈,而紧守我国玉米主产区的盘锦物流,自然将成为这个玉米交易生态圈上的重要一环。
未来,盘锦物流将利用中储粮东南沿海的玉米销售网点,逐步辐射周边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玉米销售市场,通过针对客户不同需求量身定制销售策略,增强销售竞争能力,逐步成为玉米定价中心;通过开展玉米专业化经营,着力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任务执行,服务系统储备玉米轮换经营和购销物流中转、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工作,服务中储粮集团期货交割操作,逐步成为东北玉米交易中心。
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到阳生奋起时。盘锦物流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日后必将成为“北粮南运”及进出口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为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稳定做出更大贡献,也让中储粮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