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石化10万方/小时天然气制氢装置顺利投料开车,该装置是由中国石化旗下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提供核心催化剂的国内单系列最大规模天然气制氢装置。
据了解,该装置采用预+一段的工艺技术,该装置冷态开车时间小于10小时,投料后不到半小时反应即达到工艺设计要求,极大的缩短了装置开车时间。
西南院具有60多年专业的催化剂研究、生产和应用经验,是国内最早开展低压合成甲醇工艺及合成催化剂研究的科研院所,该技术的研究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在低压甲醇合成技术上的垄断,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励,1996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科技重点推广项目。西南院主要从事气体吸附分离(PSA)、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碳一化学、氢能、碳捕集、镍/铜/贵金属等系列催化剂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供应、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及项目EPC等,具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完备的设计资质和丰富的工程经验,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
早在2004年西南院的预催化剂就首次实现工业应用,经过催化剂研发人员潜心研究,对标国内外同类产品,不断的对其进行升级改进制氮机厂家,并在浙江石化10万方/小时天然气制氢装置上成功应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近日,从中国海油获悉,其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样机一次点火成功,填补了国内小规模工业供氢领域的空白,样机效率、紧凑度等指标达到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设计、建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天然气制氢是把天然气通过化学反应为氢气的过程。大型
北极氢能网获悉,广东省能源局公示2022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项目,其包括5项氢能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分别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基于超临界水热化学还原的煤制氢装置及H2O/CO2混合工质热力发电多联产设备、250Nm3/h撬装天然气制氢装置、基于催化剂量产的高性能燃料电池
8月20日,由中海石油气电集团牵头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橇装天然气制氢装置在佛燃能源明城综合能源站(以下简称“明城站”)正式投用,该套装置满负荷条件下4.8标方天然气可制取约11标方氢气,制氢纯度达到99.999%,单位产品消耗、装置紧凑度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氢能具有零碳、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四川大学芶富均教授团队在其研发的国内首套液态金属制氢设备基础上,在熔融催化剂材料制备、反应裂解炉设计和加工、在线连续排碳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顺利进入熔融介质裂解制氢产业化阶段。满足大规模应用目前,利用可再生能源+水电解的方案是大规模生产绿氢的唯一技术
7月22日下午,湘钢梅塞尔株洲制氢项目签约仪式隆重举行。荷塘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柏文主持并致辞,区人民副区长陈佳敏代表荷塘产业开发区与湘钢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富进行项目签约。湘钢梅塞尔株洲制氢项目拟选址荷塘产业开发区金达以北、金岭以西、悦舍以南K1地块,用地面
近日,气电集团牵头完成的我国首套“250Nm3/h小型橇装天然气制氢设备”科技顺利通过鉴定。鉴定会上,由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中国成达工程、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中国海油等单位的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该项技术予以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达
2022年3月10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西南院”)与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华峰”)签订“115万吨/年己二酸扩建项目(六期)60000Nm3/h天然气制氢装置”EPC总承包合同。该天然气制氢项目采用西南院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蒸汽工艺和变压吸附氢气分离工艺,是大型天然气制氢的
1月20日,惠生工程(股份代号:与BurckhardtCompressionAG(简称“Burckhardt”)就炼油、石化及新能源利用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惠生工程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闫少春先生和Burckhardt售后服务事业部亚太区总裁兼Burckhardt中国区总裁李思敏先生代表双方签约。惠生工程在
12月21日,国内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250Nm3/h橇装天然气制氢设备调试成功,该设备由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与中化集团西南化工、佛燃能源联合研发。此套设备针对加氢站特点进行优化设计,可即时生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
中国对碳中和的承诺提升了氢能在其战略计划中的地位,中资企业也竞相表现出自己对实现气候目标的热情。中国国有油气公司也不例外。中国石化率先而动,目前拥有中国最大的绿氢项目储备。与此同时,至少23个省份已经宣布氢能计划,推动地方天然气公司采取行动,并将主要关注点放在交通业。
中国石化23日宣布,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青岛液化天然气(LNG)接收